廣東粵劇傳統(tǒng)文化產業(yè)發(fā)展項目洽談會
中金普華產業(yè)研究院項目部一部一行人員驅車前往中山市香山粵劇研究院同粵劇大師鄧志駒及黃忠孝先生等討論粵劇項目落實方案。對于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弘揚傳統(tǒng)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加強人民精神文明建設指示,粵港澳三地通過中央政府共同申報的粵劇已正式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泟 吧赀z”成功消息一夜傳遍大江南北,聞者無不歡欣鼓舞。然而,粵劇界并沒被“一片光明”的天真幻想所籠罩,相反“潑冷水”的警醒之聲頻繁響徹耳畔。
省內粵劇名家直言不諱地稱,“申遺”成功的確有利于提升知名度、形象宣傳和爭取更多資助,但并不能根本性地扭轉目前粵劇面臨的困境。“人才青黃不接,技藝瀕臨失傳,代表劇目陳舊,觀眾缺乏興致。這些‘要害"招招致命,光憑‘申遺"成功就能解決嗎?切不可盲目樂觀!”
“改革是粵劇唯一出路?!弊鳛榛泟〗纭案镄屡伞钡摹爸袌苑肿印?廣州粵劇院院長倪惠英說:“粵劇的傳統(tǒng)是因勢而動,求‘新"、求‘變"。社會生活和觀眾審美早已不復往昔,粵劇需要的不是文物式靜止不動的封存,它不能和時代脫節(jié),也不能遠離觀眾而存在。
鄧志駒先生作為粵劇界最具代表性人物,對于粵劇人才界斷現(xiàn)狀感到恐慌,從業(yè)四十余年深感責任深重,不斷探索新的發(fā)展運作模式,如何讓年輕人了解粵劇并喜歡上粵劇?將是未來工作改革的重心。
鄧志駒先生與我司項目人員一致意見:推動粵劇文化產業(yè)發(fā)展及傳承需要有市場化運作思路和方向。期間我們參觀了鄧志駒先生個人聲像收藏館、唐滌生展覽館、業(yè)界名人展廳等,將來以產業(yè)形式落地發(fā)展落實思路,將建設粵劇百年名人堂、粵劇歷史文化館、演出館、戶外演出、粵劇培訓學校,教師公寓、八和會館等產業(yè)。舉辦大型賽事,聯(lián)動粵港澳、東南亞華僑、歐美華僑愛好者。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yè)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